close

二零零七年五月結束了我在丹麥交換學生的生活,來到了另一段海外求學之旅的國度,法國(La France)。零七年的三月,我決定繼續留在歐洲充實自己,於是我卯起來搜尋法國、荷蘭、德國前幾名大學,一一寄信詢問並開始準備申請資料,最後選定了法國知名的商業學校『格勒諾柏勒商業學校』,順利地於當年五月拿到了入學許可。
一切都是那麼的突然,身邊的朋友被我這突如其來的驚喜嚇了好幾跳,真的是太瘋狂的舉動!老實說,當時我沒有想太多,只有一個想法,丹麥半年的時間不夠,我只學了一半、改變了一半,就這樣回台灣,這半年會是浪費的!

很多人會問說,為什麼挑法國?在政大念的是國際貿易與經營管理學系,在丹麥修習的是創新管理相關課程,而法國是個浪漫又充滿人文氣息及藝術的國家,似乎與所學領域關聯性不大,我既不感性又不浪漫,理應挑選貿易強國荷蘭,或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德國,怎會挑了一個不講英語、具高傲民族性且只有法語系學生才會去的國家?原因很簡單,因為法國的商業學校是以實務為導向的學校,我想將理論與實務做結合;因為我想要一窺究竟這集美食時尚及藝術人文於一身的國家;因為想要親身感受她如何以文化來做行銷;因為想藉由學習法文更深入地了解法蘭西的多元面貌。

這並非我第一次到法國,而法國人生性浪漫及講著令人完全聽不懂的複雜語言是我對她的印象。出發前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要盡情地享受這未來一年的法式生活,感受充滿藝術、文化、浪漫、愜意的生活以及與此形成強烈對比充滿競爭的學校生活。

二零零七年七月一號,展開為期一年的法國生活,此行,我並非一個人,與我同行的有其他三個政大的同學,分布於法國的東南、東北以及西南部,有以香檳、芥末(mutard)與蝸牛(Escargot)料理聞名的勃根地(Bourgogne),帝戎(Dijon)、以法國矽谷之稱與曾舉辦冬季滑雪奧運聞名的格勒諾柏勒(Grenoble) 以及為英國貴族休閒度假勝地的La Rochelle。
到法國面臨到的第一個挑戰是處理生活上的事情:找房子、辦網路、手機門號申辦、健康保險與房屋保險辦理與銀行開戶等等,這對於僅會基礎法語的我是個很大的挑戰,過程雖有無奈卻又充滿著樂趣,也發現法國人可愛之處。法國人極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時常熱情到讓人很不習慣,注重不疾不徐的生活步調,不論是在銀行、手機店還是超商裡,在結帳或詢問店家問題的時候總不忘熱情的問候幾句。每當踏入銀行或者是手機店的時候我一定會抓至少一個小時的時間,因為即使後面有人在排隊,服務員一定會服務到客戶滿意為止才會換下一個,或者是一定要閒話家常完才肯結束對話。在家樂福裡,大家總是採買一大購物車的商品,結帳時一定要先聊個幾句,等全部商品刷完後,才不疾不徐地將商品放入購物車裡,再緩慢拿出卡片刷卡付帳,動作非常的優雅,與台灣人結帳時,刷完一個馬上放進購物車,結帳金額出來時馬上付錢,提升自己的結帳速度深怕讓後面的人等太久的景象差異很大,讓我現在回想起來不禁笑了一下,這或許就是法國人浪漫情懷的基本要素之一,凡是慢慢來。

經學校幾位熱心志工的協助,很順利地我第二天就搬進去一棟具有濃厚法國味的房子,我們笑稱他是鬼屋,大門是古老的單開厚重鐵木門,進去須經過一個小隧道,螺旋型的樓梯,屋裡的地板會喀滋喀滋地作響,而我向窗戶外一望去是熱鬧的市中心廣場,早上是熱鬧的小型菜市場市集,晚上則是打著浪漫燈光的戶外小酒館。這只有電視劇才會出現的場景沒想到確確實實的發生在我身上,但這樣的電視劇場景只存在一個月我便搬到別的地方,因為早上五、六點左右開攤與凌晨兩三點收攤的聲音讓我徹夜難眠。

還來不及喘息,學校生活很快地展開,而密集的課程陸續迎面而來。我念的是私立學校,名字是Grenoble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簡稱GGSB,為高等商業學院,屬於高等專門學院體系(五年制),其直譯「大學校」(Grande Ecole)。在法國,一般的綜合性大學主要培養通才,偏重理論教學,高等專門學院重在培育實用菁英人才,為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學校。與台灣不一樣的是,只要你說你是念商業學校,他們會對你肅然起敬,就像是台灣早期醫生與律師一樣,因為在法國商業學校的畢業生往往有很好的前途與錢途。不過要擠進去商業學校可不容易,在高中畢業後要通過考試才有資格能念兩年的預備課程(Prepa),然後必須再通過一次考試才能繼續後三年的課程,五年念完直接拿取碩士文憑。我直接念他們的第四年,也就是台灣碩一的程度。

我們班總人數六十人左右,國際化程度相當高,六十人左右就有高達二十三個國家,來自於美加、西歐與亞洲的人占大多數,也因此課堂時常出現許多歡笑、樂趣與讓人聽不懂的外星語。經過一年的相處,對不同國家的人有了不同的印象,美加的人在玩樂與課業表現上持有正向關係的平衡,普遍擁有很強的理論基礎,上課積極度最高;歐洲人可能是因為生活在歐式悠閒的環境裡,念書的態度看起來慵懶也比較不拘小節,但創意無限;亞洲人總是戰戰兢兢認真學習,相較下也比較害羞;西語系的人身上總是散發著無限熱情與活力,但早上總看不到人,當與他們有約時,他們一定會自動往後延半小時,總讓人哭笑不得。授課部分,非常讓人不適應,因為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每個禮拜隨機變動,密集的課程也讓人措手不及,課堂裡並無詳細的理論教學引導,取而代之的是一波波的互動式討論,直接上戰場,大家將自己畢生所學的知識互相分享與較勁,我們常比喻這比八國聯軍還恐怖!

在歐洲求學有個優點就是假期很多!雖然功課繁重但仍擋不住旅遊的魅力,在短短一年裡跑遍歐洲許多國家以及做了法國深度之旅。在法國,搭火車是最方便的一個選擇,法國城市間有高速鐵路(TGV)與城市鐵路(CORAIL)連接,區域間的短距離移動則有區域鐵路(TER)連接,跨國間則有國際線(EUROSTAR),越早訂票價格會越優惠。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城市有拉羅舍爾(La Rochelle)、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與尼斯(Nice)。拉羅舍爾位於法國西南方,是有名的海岸小鎮,總是停靠著屬不清的遊艇以及許多的海鮮餐廳,供應大型的海鮮拼盤,步行於具拉羅舍爾特色的重重拱門長廊並眺望那位於港口兩旁十四世紀的兩座塔St. Nicholas' Tower和The Chain Tower,讓人感受數百年前的古典氣息。史特拉斯堡位於德法邊境,以濃厚聖誕節氣息聞明,其擁有許多法式建築、彎曲的小橋、景色迷人的小法國區(La petite France)以及與海德堡聖靈教堂齊名的聖母院教堂。而我也抓住這個機會與幾個好友租下一層法式公寓感受第一個下雪的聖誕節。尼斯,融合新潮與傳統於一身的都市,是蔚藍海岸最熱鬧的城市,雖多為岩岸且不滿粗曠的石頭,但擁有極佳的視野以及林立許多豪華飯店、藝廊、商店等,吸引了許多年輕觀光客,其著名的英國人大道則是必去的散步景點。

若說不出法國美食的精髓就算白來法國,法國料理就地取材的特色使其在風味與烹調技巧上產生相當的差異,也使法國料理東西南北口味不一,而法國料理的精華在醬汁,因對食材的講究,在使用醬汁時,絕不能破壞食物原味,而必須要能提升食物本身的風味與口感。也因此法國菜也被譽為最能表現廚師內涵的料理,每一道菜對廚師而言都是一項藝術創作。而對法國人來說,吃飯時間特別重要,尤其是晚餐,因為晚餐是在一整天忙碌後能放鬆心情與家人朋友連絡感情的時間,常常一吃就是好幾個小時,當然一定要配上幾杯美酒與佳餚!
不知不覺學期到了尾聲,我躺在樹蔭相映的大草坪上,回想過去那每天晚上與法國室友的小型派對、與班上同學同甘共苦的畫面以及那總讓人驚艷的鄉村美景與讓人愛不釋手的法式佳餚與甜點等美好回憶,我努力把這一年所有的感受封存在腦海裡,總希望有一天能夠再度回到這觸動我心弦、猶如地二個家的國度,法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fengkuo 的頭像
    pufengkuo

    pufengkuo

    pufeng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