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對行銷,台灣製造業的蛻變契機!
Mark Stocker.策略暨執行總監.May, 2014
在國際的經濟競爭上,南韓的產業結構跟台灣非常類似,常被拿來做對比。自己分析之下,南韓產業除了政策支持外,最明顯就是強大的市場行銷。以三星為例,在2012年的時候,行銷預算就超過百億美金,行銷的國家超過58個。反觀台灣的製造業,對於行銷認知錯誤,會導致企業的發展受阻。
目前分類:品牌知識庫 (13)
- May 21 Wed 2014 18:04
做對行銷,台灣製造業的蛻變契機!by Mark Stocker
- Jan 04 Fri 2013 20:00
只要賣得出去,就是理想的定價策略?
(本文同步刊載於《管理雜誌》2012年11月號,搞砸品牌的十部曲) by Mark Stocker.策略暨執行總監.November, 2012
-搞砸品牌的第五步,是用成本結構看待產品價值,只求短期賣得動,不求賣得好、賣得久-
甚麼是理想的定價策略?品牌剛起步,是不是從低價開始賣,先取得口碑?很多剛開始經營品牌的老闆經常為此煩惱。價格定高了,怕消費者不埋單;價格定低了,又怕不敷成本。
- Jan 04 Fri 2013 19:02
贏得老闆支持的品牌操作術!
(本文同步刊載於《管理雜誌》2012年6月號及華文企管網) by Mark Stocker.策略暨執行總監.June, 2012
-品牌經營需要足夠的企業資源,因此高層的支援,成了品牌經理人最需控管的未知數-
- Jan 04 Fri 2013 18:59
品牌寓言(二)匯集共識 差之千里 by Eric Yin · 策略顧問 · Jan, 2013
「稟吾王,」滿臉汗水,披星戴月從邊境趕回來的使者上氣不接下氣的說,「我國邊境重鎮數月來遭受北方蠻族威脅,已經快失守了。末將奉太守之命,星夜趕回來請求援軍!」
諸侯表情凝重,「嗯,辛苦你了,太守還有說什麼嗎?」
- Jan 04 Fri 2013 18:53
衝破代工天花板 台灣只能靠「認知價值」
(原文刊載於《工商時報》「政經八百」 2012年12月18日。PDF下載)Mark Stocker.策略暨執行總監.Dec 18, 2012
-我深信本土企業的前景絕不會由代工邏輯來帶領(這不代表代工產業會徹底消失),而是從一點一滴的認知價值累積中,找到新的方向,新的獲利來源-
- Nov 10 Thu 2011 16:26
品牌溝通,要好設計,也要好內容
品牌溝通,要好設計,也要好內容
Yee Yan Leong · 策略溝通 · November 09, 2011
與消費者溝通你的品牌,需要感性,也需要一點理性。
- Nov 10 Thu 2011 16:25
經營品牌 小錯誤 大跌股
經營品牌 小錯誤 大跌股
Eric Yin · 策略顧問 · November, 2011
十月底左右,台北市捷運的廣告版位,佈滿一個台灣人尚未熟悉的保險品牌。泛亞地區最大的上市保險公司友邦人壽,大手筆登出主軸為「請坐。有我幫你,友邦人壽」的廣告活動。 面對本土保險公司深植消費者心中的穩固形象,友邦人壽選擇以這樣的訊息與手法,快速在台灣民眾心目中建立知名度及信賴度。搶眼的視覺與順口的標語,相信已經讓許多本來尚未認識友邦人壽的民眾記住這個品牌。但是,想像那紅底廣告的斗大標題,寫的是「請坐,油我幫你」,明顯的錯字是否會讓你錯愕?如果連百萬廣告上面的字都能打錯,你能相信這間公司會謹慎仔細處理你的保單嗎?
- Nov 10 Thu 2011 16:21
成長,從「看見」一個品牌開始
成長,從「看見」一個品牌開始
Alex Hsu.創意總監.November, 9, 2011
視覺設計值不值得投資?這是DDG為上百個品牌建立識別的過程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其實企業在投資品牌的視覺形象(或稱品牌識別),就像唱片公司打造歌手一樣,不僅要挑選聲音辨識度較高的,還需塑造具個人風格的造型及言談舉止,以及獨具市場定位的曲風,才有機會獲得歌迷擁戴。近年席捲全球的Lady Gaga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視覺形象可以影響品牌是否能被通路商及消費者接受,尤其在產品定位較難區辨的3C消費品牌,與一些民生消費及飲料產業。
- Nov 10 Thu 2011 16:19
做市場上第一個品牌
做市場上第一個品牌
Mark Stocker.策略暨執行總監.August, 2011
(本文同步刊載於《管理雜誌》2011年8月號)
- Nov 10 Thu 2011 16:18
從「 性價比」進化到「無形價值」:培養品牌的軟實力!
Mark Stocker.策略暨執行總監.Sep 30, 2011 (原文刊載於《工商時報》「政經八百」 2011年9月30日。PDF下載)
近兩年最沸沸揚揚的商品大概是平板電腦。從蘋果iPad發表以來,國際科技品牌爭先恐後搶食這塊大餅,包括HP、Acer、Asus、Samsung到最近加入戰局的Sony。在這股風潮下,許多擁有相關技術的台灣的中小企業,也試圖推出自創平板電腦。在肯定我們台灣製造業者勇於挑戰現況之餘,我特別注意到,部份業者主打的賣點是價格與規格:用與iPad等同或更低的價錢,提供功能類似或更多樣的硬體規格。我認為,這種焦點放在提高產品性價比(性能與價格的比值,或稱C/P值)的策略,會讓這場仗打得格外辛苦。
這裡並非呼籲廠商完全拋下性價比。「性能好、價格相對低廉」一直是台灣企業,尤其是代工產業,贏得國際客戶及市場肯定的優勢。相信也不會有消費者會棄「物美價廉」的商品如敝屣。我擔心的是,性價比並不足以成為品牌在市場上的差異點,過度重視這件事,容易形成品牌長遠發展的瓶頸。
- Aug 12 Fri 2011 13:35
<大推> 經營品牌 不能搞民主
經營品牌 不能搞民主
Eric Yin.策略顧問.August 1, 2011
想像你坐在理髮店,你告訴設計師,你要個能符合專業人士形象,又不會過於保守的髮型,因為這樣正符合你的個性與特質。 設計師點點頭,轉頭問正在店內的其他設計師、洗頭工讀生、甚至客人:“大家覺得怎麼樣剪比較好? 舉手投票。”
- Aug 12 Fri 2011 13:26
品牌路上看不見的陷阱
- Aug 12 Fri 2011 13:06
品牌顧問應為台灣產業創造什麼價值?
Mark Stocker.策略暨執行總監.June 23, 2011
(原文刊載於《工商時報》「政經八百」 2011年6月23日。PDF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