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品牌路上看不見的陷阱

Mark Stocker.策略暨執行總監.April, 2011


(本文同步刊載於《管理雜誌》2011年4月號)

發展品牌事業(branded business)對許多台灣企業而言,是條荊棘密佈的道路。16年來我與數以百計的本土企業合作,協助建立及發展國際品牌,逐漸察覺這條路之所以艱辛,原因出在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往往藏於無形,使企業誤入陷阱而不自知。下面分享三個最容易被忽視的關鍵。

一、品牌事業的核心環節

品牌事業與代工事業最大的不同,在於品牌事業要在出貨後,接著從事市場推廣、產品行銷、通路與銷售、售後服務/支援等四大環節。 台灣乃全球製造代工的佼佼者,與國際重要代工客戶互動頻繁,卻因此缺少與消費市場對話的經驗。很多本土企業擁有頂尖技術,卻不了解要做好品牌,市場策略與產品品質一樣重要,甚至更關鍵。再者,台灣供應的市場主要落在國外,難以針對這些市場做近距離的觀察,使得品牌事業的重要環節,長久成為我們看不見的痛。

二、國際化的經營策略

台灣市場雖可作為企業從事市場與通路管理的練兵之地,卻沒有大到讓企業得以操作大規模市場的品牌策略。因此,許多製造商第一時間就被推向全球市場去從事國際化經營。在缺乏經驗下,以為品牌國際化就是產品貼上品牌標籤後,透過商展、海外經銷商去執行產品外銷,不曉得要投資建立「國際組織」 - 海外辦公室、營業據點/通路之設置、當地人才招攬等工程,以協助產品突破文化與語言的藩籬,在異鄉扎根。在市場策略還未熟練前就必須挑戰國際品牌,使我們經常遭受前後夾擊,進退兩難。

三、「無形價值」

市場經驗的不足,也使我們傾向忽略能帶給產品吸引力的無形價值,錯失打造能培養客戶忠誠度的品牌氛圍。世界摩托車錦標賽(MotoGP)經常奪標的車隊品牌:山葉(Yamaha )、本田(Honda)、鈴木(Suzuki)、杜卡迪(Ducati),透過這項深具歷史意義的賽事,建構出明確有力的品牌聯想,讓產品不用靠低價、規格種類取勝。此外,台灣長期強調C/P值(性能/價格比)或「俗擱大碗」,也讓我們僅從最工具性的角度看待商品,覺得東西便宜、好用就好,沒注意到無形價值也是商品價值的一部份,能創造高階市場的契機。

十多年來我參與了許多本土品牌發展過程,深深體會這些企業的瓶頸,不在於生產研發,而在很少留意上述環境造成的隱性問題。這些問題對坐擁大型市場的企業就簡單得多。美國、歐洲、甚至中國企業,發展初期就經歷國內大型市場操作的洗禮,在晉升品牌事業的同時,還可順便從消費市場認識無形價值,進而發展國際化品牌。台灣企業無法循序漸進,必須同時打通這三條經脈,面臨比歐美企業高出三倍的難度。

跨過重重障礙,acer、Giant皆花了20餘年才建立今日的國際領導品牌地位。令人鼓舞的是,近年來部份台灣企業做品牌似乎越來越得心應手。HTC於過去十年間,從代工迅速崛起為全球手機領導品牌,其成功關鍵,除了自身產品優勢、大行其道的智慧型手機熱潮及Google Android平台加持,也曾經針對前述關鍵課題,找出一併破解之道。最近HTC董事長王雪紅超越本土代工龍頭董座,榮登台灣首富,或許值得我們深省,除了發揮企業既有優勢,經營者也應披荊斬棘,洞察並克服台灣特有的隱形陷阱。

http://ddg.com.tw/our-firm/insights/oems-to-branded-business/invisible-traps?utm_source=BenchmarkEmail&utm_campaign=DDG_Newsletter___August_2011&utm_medium=emai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fengkuo 的頭像
    pufengkuo

    pufengkuo

    pufeng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