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營品牌 不能搞民主

Eric Yin.策略顧問.August 1, 2011


想像你坐在理髮店,你告訴設計師,你要個能符合專業人士形象,又不會過於保守的髮型,因為這樣正符合你的個性與特質。 設計師點點頭,轉頭問正在店內的其他設計師、洗頭工讀生、甚至客人:“大家覺得怎麼樣剪比較好? 舉手投票。” 



你是否覺得設計師應該就你的要求,做出最專業的判斷,達到你的目的? 你是否會擔心,其他人沒聽到你的訴求,也沒有相同的專業度,投票結果的髮型會無法確切傳達你要的形象?

用專業建立品牌形象
大多數人的答案應該會是肯定的。相同的思考,假如企業是一個人,也該透過專業的方式來傳遞希望建立的形象。公司在市場上的形象,就是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相關的項目,從品牌策略的發展到行銷廣告的設計等,往往牽涉到投資預算,更關係到整體在市場上的成敗。品牌策略背後是與商業經營密不可分的深謀遠略,行銷廣告背後是與品牌形象息息相關的創意溝通,這些都是在全球已經發展多年的專業領域。既然是專業,就應由專業人員或負責的同仁來主導,來決策。



台灣企業有獨特的文化特質,延續著中華文化的一些理念。台灣企業往往非常以和為貴,盡量避免內部同仁的衝突。 為了避免辯論,保持中庸之道,也經常使許多決策在妥協中產生。



在DDG多年的經驗中,台灣企業經常在面對品牌或行銷決策時(尤其有設計項目時),開放徵詢公司跨部門同仁的意見。 有時,企業主也希望能找出一個能迎合企業所有主管需求的妥協方案。 妥協後的決策,往往能降低風險,讓企業各部門都感受到被重視。 但很可惜的,本來訂定的品牌策略或創意設計的力量,就在這些統整內部意見的過程中流失了。 最後的結果是,公司的行銷資源無法在市場上取得預期的成效,經妥協而生的最終內容,也沒能真正幫助到任何一個部門或單位。

另外我們也常見到在中小型的企業中,企業主直接找當時在公司內的同仁對品牌策略方向,品牌slogan,創意設計等進行投票。 能蒐集到同仁的意見固然寶貴,讓同仁有參與感也很重要,但畢竟大多數其他部門、不同專業的同仁,並沒有參與品牌或設計策略發展的過程,對決策的影響不應該 與總經理或直接面對市場的業務主管一樣,都以神聖的一票來計算。



正視品牌在企業的關鍵角色
DDG發現這樣的現象起因於,很多台灣企業尚未體認品牌策略與行銷推廣的重要性與關鍵性,忘記這些工作如同研發、製造、財務或銷售,都是專業領域。
 



或許下次面臨品牌、行銷相關決策,準備徵求大家意見時,可以回想公司其它領域的決策過程。公司的財務決策是否會找同仁來投票?公司的研發決策是否是以顧全同仁參與感為出發點?如果答案為否,那麼品牌與行銷的決策也應該由專業部門,擬訂最全面的策略,以最審慎的態度做出讓公司在市場上成功的決定,傳遞明確品牌 形象,產生更多利潤。
.

http://ddg.com.tw/our-firm/insights/corporate-branding/brand-democracy?utm_source=BenchmarkEmail&utm_campaign=DDG_Newsletter___August_2011&utm_medium=emai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fengkuo 的頭像
    pufengkuo

    pufengkuo

    pufeng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